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三明学院各二级党委(总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部署要求,立足实际,找准“切入点”,精心谋划、精准发力,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和建章立制贯通起来,把开展主题教育与落实学校“三突三争”工作结合起来,与各级二级党委(总支)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结合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按照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工作部署,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确保“自选动作”出彩有成效。深化理论武装,实施分层学习。构建以“领导班子带头学、师生党员深入学、师生群众跟进学、班团组织全面学”的分层分类“四学”模式。截止目前,领导班子开展集中学习2次,学习研讨1次,各党支部累计开展集中学习23场次,覆盖党员人数246人次;各班召开主题班会29场次,邀请优秀党员教师和学生开展交流会2场次,累计参加学生达1300余人。强化作风建设,开展“三强三微”活动。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党建引领强思想,打造微课堂”“党建引领强业务,谋划微思路”“党建引领强作风,落实微行动”的“三强三微”活动,现已开展微思路活动一场,微课堂活动一场。聚焦中心工作,组织实施“六大行动”。围绕学校“三突三争”工作,实施党建创优、创硕攻坚、思政铸魂、学科提升、教学提质和服务提效六大行动。开学以来,学院获得第二届全国旅游专业应用课程改革创新优秀案例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完成教育部旅游管理类课程思政建设指南、《旅游心理学》示范课以及福建省地方标准《森林骑行道借道改造设计指南》3项,2个项目被推荐参评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坚持把学和做结合起来、把查和改贯通起来,聚焦重点,抓纲带目,高标准谋划推进主题教育。以学铸魂,筑牢思想根基。从领学、带学、促学“三个维度”推动理论学习,开设领导干部“每周领学”栏目、课程思政设计辅导、党支部读书月、师生党员培训、学生社区学习竞赛、现场教学、主题党日活动“七个一”教育带动全院学习,参加人数超过1000人次,覆盖面广。用好法宝,下沉一线调研。坚持问题导向、形式多样、成果转化,推动调查研究,确定5个调研重点,召开座谈会2场,发放问卷200余份。以学促干,主动对标对表。开展学院发展“大讨论”、教师技能“大提升”、师生问题“大排查”、校庆工作“大动员”,为师生办实事8件,召开各项专题工作会议7场,画好4张“路线图”和“时间表”,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刀刃向内,坚持立行立改。聚焦问题抓好检视整改,聚焦学院当前事业发展中的难点和堵点,形成了学院会议议事规程、绩效工资改革、党团班一体化等操作性强、具有学院特色的规章制度。
机电工程学院党委全面落实学校党委部署,实施“五化”工程将主题教育不断引向深入。理论学习常态化。组织学院领导带头学、各党支部有序学、党员集中自主学、党性修养做中学、党日活动办中学,构建“五学联动”学习模式。承办一“马”当先知识竞赛,组织党员研学指定书目,设计1000题理论知识题库,用于全院学习。项目推进清单化。紧扣“总要求”,列出“学习清单”“体检清单”“调研清单”“任务清单”四大清单,解决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好等问题。通过“清单”倒逼党员干部种好工作“责任田”。建章立制长效化。以校内巡察为契机,结合学习、调研工作对存在的问题立查立改、即知即改。建立联动联评联考机制,通过支部书记述职,把主题教育开展情况纳入党支部年度工作考核内容。特色亮点多元化。突出“基础+特色”的方式,由学院党委筛选出基础性、重点性和创新性三类工作项目,采取定方案、定目标、定措施、定责任、定时限的“五定工作法”,将主题教育责任落实到人。作用发挥模范化。依托“福建省工匠学院”“福建省劳模工作室”邀请优秀校友、劳模开展主题教育专题讲座,让全院师生的思想接受“大洗礼”,努力传承“工匠精神”。
建筑工程学院党委牢牢把握主题教育总要求,结合学理学、结合实际学、结合整改学,创新学习方式,策划与政府、高校、企业党支部开展“联学联践”活动6场次。组织一场“院士三明学院行”活动。主办2023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学术论坛,邀请杨永斌院士,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水平专家来学院指导学科专业建设。举办一场课程思政专题辅导。邀请上海大学叶志明副校长作“怎样当一名卓越的高校教师”的专题辅导,并指导土木工程课程思政项目申报。开展一场专题表彰活动。利用校友捐赠基金,开展学院“尊师重教、奖学助困”活动,集中表彰上年度创硕攻坚先进教师和学生学科竞赛先进个人、学习标兵等。推动一场沪明产业交流活动。联合三元区科技局挂牌成立“沪明绿色建筑智能建造研究交流中心”,邀请闽江学者王伟教授指导学院团队建设,促进政产学研合作。
体育与康养学院党委充分发挥学院专业特色,围绕师生特点组建党组织书记宣讲团,里约残奥会冠军、省大学生运动会及校级各类联赛冠军队伍成员的“冠军宣讲团”,学术造诣深厚的“教授宣讲团”等“三大宣讲团”,推动多元化宣讲活动。立体化宣讲实现全员覆盖。三大宣讲团分别在支部、班级、社区楼栋、专项训练队开展立体化宣讲六次,覆盖团员、积极分子、党员、领导干部等200余人次,使主题教育迅速传达贯彻到基层,覆盖到学生各个群体中。陪伴式宣讲提高学习温度。学院每两周开设“楼栋大讲堂”,宣讲团利用周四中午的时间以谈心交流、交互聊天的方式,针对学生关注的考研指导、毕业就业等热点关注问题,面对面把理论讲透、心贴心把建议说清,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明确放向,进而提升主题教育温度。至今,学院已开展两次“楼栋大讲堂”,参与学生70余人,其中50余人为毕业班学生。菜单式宣讲助力业务辅导。根据硕士点建设实际,充分发挥宣讲团的榜样引领作用,开设“体院讲坛”,教授宣讲团围绕课程思政建设、科研项目申报、审核评估等内容进行业务辅导,围绕创硕指标补短板,举办两期“体院讲坛”研讨活动,集体开展项目打磨,引导教师学理论、受启发和长能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和实践载体,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将开展主题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相结合、与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相结合,持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四学”模式强化理论武装。通过个人自学、专家导学、交流研学、实践促学,全院教师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学透一点,进一步深入研究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2位教师在三明日报发表学习热议。学做贯通助推高质量发展。推动主题教育与思政“金课”建设深度融合,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教科研实效。制定《思政课课堂教学达标行动实施方案》,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指导学生获第六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全国本科组优秀奖等。结对共建提升服务意识。组织学院教师加强理论研究阐释,通过专题宣讲和领学,为全校主题教育服务,选派32名教师联系学校4个机关组团党组织和12个二级党委,选派党员教师联系指导全校学生党支部,开展理论学习服务;推出理论学习“点餐制”,打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等15门专题课程,供各级党组织学习选择。
(校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供稿)